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同城爆料

主题: 夹江工匠:“夹江手工竹簾”传承人王亮银

  • 小编——小李
楼主回复
头像装饰卡
论坛达人论坛达人
  • 阅读:390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3/5/18 20:11:43
  • 来自:四川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显示全部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夹江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近日,夹江县举行庆祝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暨第四届“夹江工匠”命名仪式,授予王亮银等10人为第四届“夹江工匠”,激励全县广大职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,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,诚实劳动,比学赶超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记者在现场对夹江工匠进行了采访,“夹江发布”今天刊发“执着专注”夹江工匠获得者——王亮银。


夹江工匠:“夹江手工竹簾”传承人王亮银

夹江县志》记载,夹江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始于唐朝,继于宋,兴于明,盛于清,秉承时空跨越的匠心工艺传承至今。

竹簾,是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必不可少的工具,造纸必用簾,有簾方成纸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在夹江县木城镇联兴村,王氏家族传承手工编织竹簾已久。上世纪80年代,王亮银就师从父亲学习竹簾编织技艺,成为王氏家族第5代竹簾传承人。

竹簾分对方、连史、黑纸、青张、高阳、斗方六个品种。其制作技艺是集蔑匠、木匠、漆匠的智慧结晶,技艺的传承自成体系,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。选料考究,挑选三年以上的竹抽出细如发丝的竹丝,通过择丝,接入蚕丝线进行精心编织,经过七大类80多道小工序而成。编织好的簾子需要刷上自熬的土漆,反复多次自然阴干,让其变得光亮、细腻、平整。用蚕丝搓成的线和土漆加以保护后的竹簾,可以在水中使用数年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400多年的竹簾编织吊线锡坠模板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王氏竹簾用于融化复制的锡坠子模具距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熬制用于刷竹簾的天然土漆

上千根细若毫发的竹丝编织成的竹簾,薄如蝉翼,似绸似绢,若不是亲眼所见,很难相信是用竹子编出来的。且不说是手工造纸不可或缺的工具,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。竹簾制作技艺从发展至今已有1300多年,它一方面见证了手工造纸的发展,另一方面又与手工造纸一脉相承,一同演变发展,一起记录了时代的印迹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王氏竹簾编织带图案的丈二手工竹簾


40多年来,王亮银不断学习研究手工造纸竹簾,在提升竹簾品质和拓宽销售渠道上下功夫。1986年,王亮银向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了夹江县新华竹簾厂。在家人的支持下,他组织当地村民生产销售,除供应满足夹江本地纸农外,还销往雅安、名山、新津、邛崃、重庆、都江堰等地。随着信息广泛传播,王氏的竹簾受到各地的企业和收藏家,游学基地的青睐,纷纷慕名前来定制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夹江县木城镇王氏竹簾制作的丈六竹簾

王亮银指着丈六竹簾说:“像这张抄纸竹簾,就要用上两千多根竹丝,10个人配合,熟练工50多天的时间才编织得完。我们定制的这些竹簾,不管销往哪个地方,我们都会标明‘夹江制作’的字样。2022年,定制了5张丈二竹簾,3张丈五竹簾。2023年定制了两张丈六竹簾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夹江手工竹簾暗纹标志

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王亮银采取的保护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。

近年来,王氏竹簾合作社集竹子种植与竹簾加工,手工纸生产为一体的非遗产业基地,每年安排员工和社会有意向学习的人员做免费培训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同时,合作社从2016年起每年投入资金3万多元,用于生产竹簾的器具和文字等相关档案的收集保存,修复张桥古栈道,建成王氏竹簾陈列馆,联合本地和邻县村民种植竹子原料资源地保护2万多亩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用蚕丝编织竹簾耐泡防腐的绳索

王亮银告诉记者:“我有个最大的心愿,就是筹建一个西南地区唯一的农民竹簾博物馆,以非遗文化产业为支撑带动村民创业、就业,在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。”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2014年王亮银在夹江县委、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,着手将手工竹簾制作技艺申报非遗。2016年11月,王氏抄纸竹簾制作技艺项目申报为夹江县第3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17年4月,王亮银被命名为王氏抄纸竹簾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,夹江抄纸竹簾技艺2017年列入乐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2018年王氏竹簾在竹簾上织上文字和画,成为文旅研学传播的佳品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木城镇联兴村党委书记杨志强说:“曾经,我们村全靠这门手艺吃饭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村里家家户户都从事制作手工抄纸竹簾相关的工作。生产的竹簾除供应夹江及周边手工造纸之需,还远销山西、甘肃、河北等地。当然,技术最精湛的还是数王亮银他们家。”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夹江抄纸竹簾已经成功申报市级非遗,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非遗。王亮银表示自己有更大的信心,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门老手艺继续传承下去。在新的历史时期,作为夹江手工竹簾的传承人要为乡村振兴、文化振兴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合作社正在编织丈五手工竹簾

繁琐的工序蕴涵了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经验总结。对造纸人来说只有真正的手工竹簾才能造出具有灵魂魅力的手工纸。执着专注是一种精神,更是一种意志,王亮银正在诠释......

来源:夹江县融媒体中心  记者:刘佳

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